原標題:法治“紅利”最安民企心——廣西政法機關服務和優化營商環境紀實
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。近年來,廣西政法機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,優化服務,持續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,讓企業看得見法治的“力度”,感受得到法治的“溫度”,為新時代廣西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。
法治保障 企業安心
自治區黨委、政府高度重視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工作。2018年,自治區印發《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意見》,形成由1個主文件、14個配套文件構成的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文件體系,聚焦廣西營商環境最迫切、最急需解決的問題,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。
為此,自治區政法機關提出,黨委、政府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,政法機關就服務保障到哪里。要以執法司法風氣之正,助推營商環境風氣之正,創新完善執法機制和方式,不斷提升服務保障民營企業發展的法治“貢獻度”。
同年,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印發了《關于全區政法系統服務保障深化改革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》,出臺4個方面20多項具體措施。各級政法機關結合各自職能優勢,分別研究出臺服務保障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措施,從精簡行政審批事項、加強產權司法保護、強化企業安全防范、提供涉企法律服務等方面,健全完善機制,明確具體舉措。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制定了8條落實細則,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強化了5大項20小項的行動措施,自治區司法廳組織對涉民營企業法規制度進行集中清理,共廢止規章5件、規范性文件232件,修改規范性文件36件。自治區公安廳提出“能在一線辦的事絕不拖到辦公室,能當天辦的事決不拖到第二天?!?
各市政法機關迅速行動,推動政策落地開花。如南寧市公安局把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上升為全局“一號政治任務”,納入“一把手工程”,建立了嚴格的督導、檢查、考核、問責機制。制定出臺了涵蓋交通管理、消防監管、治安戶政管理、執法辦案、公安行政審批及窗口服務、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等整治政務環境、整治執法辦案、整治服務企業三個方面的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整治方案,堅決向內部一切影響營商環境的人和現象“開刀、手術”。
一系列政策保障,帶動促進了全區各地營商環境的改善和提升,有力護航了經濟高質量發展。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,北海工業園區依然新增企業278家;1—9月,廣西新登記市場主體62.12萬戶,比上年同期增長38.31%,增速居全國第三。
延伸觸角 靠前服務
企業項目發展到哪里,政法工作就延伸到哪里,不斷增強企業干事創業信心。
自治區司法廳在全區持續深入開展“法企同行”專項活動,為民營企業提供精準法律服務。一年多來,全區司法行政系統就建立服務中小微企業聯系點1690多個,編制、發放企業法律服務手冊530多種、14萬余本,幫助企業化解風險、解決問題6000余個,幫助企業挽回經濟損失28億余元。
著眼全市招商大局,北海市委政法委在全市政法系統創新開展“走企護商除亂”行動,通過集中走訪、解決問題、建立機制3個階段有序推進,營造公正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。目前,全市政法機關共走訪了1000多家企業,收集意見建議1000多條,現場解決800多條。
玉林市政法機關通過在市、縣兩級同步創建“民營經濟法律服務配送中心”,整合政法及行政執法力量,為民營企業及企業家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各類矛盾糾紛,提供實用專業服務,打通政法各家單位服務民營經濟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在賀州,提前提供法商服務,當好“店小二”和“護航員”,成為當地政法機關服務企業的選擇。市檢察機關在168家規模以上民營企業掛牌設立檢察官工作聯絡室,為民營企業提供“保姆式”司法服務。各級法院在產業布局較為密集、人員流動較多的工業園區設立巡回辦案點,推行“一村一法官”制度進園區,把法律服務送到項目一線,幫助企業依法經營、依法維權、依法競爭、對園區員工普法解惑、為當事人提供司法便利。
抓關鍵點 破解難題
“真的沒想到停工8年后,我買的樓盤可以重新復工,再次選到房?!苯衲?2歲的莫深誠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,仍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。
在柳州一家鋼鐵廠工作的莫深誠介紹,8年前,他訂購了“亞泰財富現代城”一套73平方米的婚房。未料,項目出現資金鏈斷裂,樓盤停工,引發集體討薪等諸多影響社會穩定問題。為化解糾紛,柳北區法院以“續建式”重整方式對這家房地產企業進行破產重整。今年10月,該項目獲得預售許可后,實現合同銷售額1.6億元,200多戶債權人獲得清償。
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,廣西政法機關準確把握當前社會治理的“風險點”,緊緊抓住破解難題的“關鍵點”,把防范、打擊、整治、管理、服務等工作貫穿到優化營商環境全過程。
平桂區是賀州市的經濟重鎮,賀州市的“三個千億元產業”大部分落戶平桂,每年承接的自治區、賀州市重大建設項目占全市半數以上。為創造一流營商環境,平桂區政法部門堅持“三個一”工作思路:把法律服務送到項目一線、把矛盾糾紛化解在項目一線、把違法犯罪打擊在項目一線。累計為項目建設作風險評估200余次,化解涉及項目建設的矛盾糾紛300余起。
加大涉企經濟犯罪的打擊力度,營造良好市場法治環境是政法部門護航產業發展的首要職責。
貴港市公安局以全市重大項目、龍頭產業和支柱企業為重點服務對象,開辟涉企經濟犯罪偵辦工作“綠色通道”,對涉企經濟犯罪做到快偵、快破,最大限度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。今年,貴港公安機關共偵辦涉企案件260余起,挽回經濟損失6億多元。
與此同時,廣西政法機關在健全民營企業風險防控機制、加強涉民營企業的安全防范工作、常態化開展隱患排查和矛盾糾紛化解等方面加大投入力量,幫助民營企業“未卜先知”,發展更有底氣。桂林市中級法院編撰企業糾紛案件十大經典案例,提出公司企業法律風險防控建議20余條。南寧市中級法院制定《防范借貸風險100條》,從借貸的發生、類型、演變提示和警示防范“套路貸”等借貸風險。